经过后熟期的菌袋可采取直接码放、砌泥墙出菇或覆土出菇的方式,而工厂化生产一般采取室内层架式立体栽培。
出菇管理可分4个不同时期:
第一:原基发生期。主要工作是通过搔菌,以及温、湿度管理促进原基发生。搔菌后18~20℃恒温培养3~5天后使菌丝恢复生长再进行催蕾处理。催蕾诱导方法有两种:①在0~13℃的范围内保持昼夜温差10℃以上处理10~15天;②0℃处理7天。不经过低温或变温处理的菌袋一般不出菇或出菇甚少。
第二:子实体发育期。主要工作是疏蕾并加强环境管理促进幼菇正常生长。疏蕾方法:当菇蕾长至黄豆大时应将袋口全部打开,让出菇面充分与空气接触保留其形状及长势正常的菇蕾并削去其余菇蕾。
疏蕾后菇棚保持12~15℃最为理想,超过20℃菇蕾生长虽快但影响菇质;低于10℃生长缓慢,3℃以下时菇蕾停止发育。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0%,白灵菇生长期一般不在菇体上直接喷水因此可在空间喷雾状水或在地上泼水增湿。菇棚内保持空气新鲜、光照强度控制在300~600 lx,这样菇体肥厚、菌柄短、色泽白;否则菌柄长、形态变异。
第三:子实体成熟期。菇房温度控制在8~12℃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且不宜过湿;加强通风换气、保持散射光照使其菇体肥厚、色泽洁白。
第四:子实体采收期。成熟白灵菇菌盖平展、表面有光泽、中间平肿或下凹、菌褶清晰舒展。过熟时菌盖边缘上翘。白灵菇的菌盖仍旧保持内卷应及时采收避免错过最佳采收期。
第五:采收后管理。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料面并进行养菌管理,为第二潮菇做准备。温度12~18℃、湿度60%左右,1个月后可进行催蕾和出菇管理。